莫言进教材作品被指最合适 专家建议增强文学教育

2012-10-27 18:32:50

字号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26日表示,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最适合进中学教材。著名文学评论家梁鸿鹰认为,语文教学、文学教育应该更多考虑中国化、乡土的东西,开书法课、开中国语言的必修课是非常重要的,培养你自己的民族精神。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26日表示,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最适合进中学教材。著名文学评论家梁鸿鹰认为,语文教学、文学教育应该更多考虑中国化、乡土的东西,“开书法课、开中国语言的必修课是非常重要的,培养你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果亲近了这个国家的民族和文学,你才会爱这个国家”。

著名文学评论家梁鸿鹰、白烨26日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解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可能要进入高中教材选修课本。梁鸿鹰对此表示,“莫言是完全有资格的。”

他表示,当很多人把民族的因素好像越来越看淡的时候,把诺贝尔文学奖给莫言,说明中国化的东西、乡土的东西、本土的东西,在当今世界上实际上是越来越突出的,“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文学教育当中应该多考虑这些因素,根据一些问题进行设计是很必要的”。

梁鸿鹰说,中国文学界盼这个奖多少年了,不要过度消费它。要反思一下当今的文学、作家、评论家、组织工作者、研究者,甚至包括中小学、高等学校的教育,看到差距在哪儿,这些都有很多值得启示的地方。

当被问及哪部莫言作品最适合进入教材,白烨表示,最值得进的就是《透明的红萝卜》。它是个儿童作品,写的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孩子对爱情的幻想,跟通常的儿童作品相比有点出格,但是比较适合青少年读,“我觉得今天的孩子能够理解稍微复杂的儿童文学”。

梁鸿鹰说,像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当中,对文学的这种,一个是它的选择,就是名家的作品,有影响的作品应该进去,尤其是在大学这块,公共语文课里边。

“实际上我有一个观点,实际上我们对英语强调得比汉语还要多,这个倒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我们国家的语言和文学很重要,开书法课、开中国语言的必修课是非常重要,培养你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果亲近了这个国家的民族和文学,你才会爱这个国家。”他说。

在梁鸿鹰看来,“我们在国民教育中文学所占的分量,当代作家所占的文学分量应该提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莫言 教材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