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谈阅读经典: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015-04-21 11:40:08

字号
经典著作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人类思想与知识发展进步的历史,正是一个不断回到经典,又从经典再次出发的过程。经典著作的地位,

  经典著作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人类思想与知识发展进步的历史,正是一个不断回到经典,又从经典再次出发的过程。

  经典著作的地位,经过历史的不断淘洗而最终确立,其数量不多,但浓缩着人类思想与知识的精华。西方经典著作既构成了现代社会科学的体系,也体现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不仅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我们制度和价值观的基础。只有熟悉和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经典,一个人的知识和价值观才可能树立坚实的根基,而反复研读、探讨经典,才可以登高望远,在前人的基础上,把人类的思想和知识稳步地向前推进。

  以素质为导向的国民教育体系,无不以经典的阅读和教育为基础。例如,美国中学和大学里的社会科学教育,就非常突出地围绕着经典的阅读和教学展开,将阅读经典原著视作课堂教育的主干。我国历来重视经典的诵读和教育,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经典、重视经典、经典教育的这一传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以至于有些受教育者读了大量的二手、三手材料以及教辅考试资料,却无暇涉及人类文明的精华部分——经典著作。有些中文系的学生,甚至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更不要说《战争与和平》《浮士德》这种西方文学经典。如此一来,学生们仿佛是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如此忽视经典原著的结果是:迷失了知识的方向,丧失了思想的创造力。

  经典是照亮伟大人物人生的太阳。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许多杰出的人物,就是凭借着孜孜不倦地阅读经典,使自己的人生汇入到历史之中,汇入到人民之中,从而树立起为人类解放而不屈奋斗的坚定信念。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没有在世界一流大学接受教育,只要能够通过阅读经典而与巨人同行,就可能成长为杰出、伟大的人物。反过来,某个人即使考上了重点大学、一流大学,如果没有读过人类文明的经典与精华,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知识、有能力、有博大胸怀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全面的人。

  阅读经典,让经典照亮自己的人生,就仿佛是跨越时空,与人类文明史上的巨人对话。阅读经典,与“听人阐释经典”完全不同。所谓阅读经典,是指必须亲自去阅读经典原著,而不是阅读别人对于经典的阐述,更不是迷信别人的阐述,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去阅读。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着深刻的体会。我曾经认为生活于一百五六十年前的马克思并不十分了解中国,也没有专门研究过中国问题。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时,方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实际上,从1852年起,马克思给《纽约先驱论坛报》写了大量文章,其中有15篇是关于中国的。马克思借助黑格尔的“两极相连”规律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和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亚细亚所有制形式”这一重要命题,他指出:由于土地和气候条件与欧洲完全不同,中国的土地生产必须依赖公共水利设施,这种以公共设施为前提的生产方式,不仅构成了中国长期“大一统”的条件,也使中国成为一个“天然的共同体”。因此,现代中国的命运或者使命便是:为了维护这个古老的共同体,中国人民就必须为创造一个新的人类共同体而斗争。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吗?由此看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正是在马克思亲手开辟的道路上前进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为什么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因为“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是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如此,对于其他人类经典,又何尝不是如此?因此,阅读经典这项工作,甚至应该“从娃娃抓起”。正如只有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扣好了,其余的扣子才能扣好。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扣子 北大 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