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笔下的关羽:穿越到清朝 担任科举考官

2015-05-13 14:19:34

字号
历史上的关羽,在公元220年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走到了事业和生命的终点。然而,他虽然死了,却还活着,活在各种传说、戏曲、小说里,中国人总要借用关二哥的神勇和忠义,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诉求。到了公元17世
  历史上的关羽,在公元220年就完成了他的使命,走到了事业和生命的终点。然而,他虽然死了,却还活着,活在各种传说、戏曲、小说里,中国人总要借用关二哥的神勇和忠义,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诉求。
  到了公元17世纪,关将军都已经离世1400多年了,蒲松龄老师却还在大作《聊斋志异》里屡屡祭起他的威名,去实现平民百姓的种种理想。现在,让我们一起瞧瞧关羽在清朝的《聊斋志异》里都忙些什么?
  三国名将在清朝
  担任科举考官 不拘一格录人才
  翻开《聊斋志异》的第一卷,在第一个故事里,我们就能看到关将军在清朝从事的一份工作。故事名为《考城隍》,这个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故事,表面上讲的是幽冥世界,实际上是清朝科举考试的一种神话式阐述。
  蒲松龄说得有板有眼,故事主角是他姐夫的祖父,叫宋焘,有一回病卧在家,见有公差拿着公文,唤他去考试。他迷迷糊糊跟着去了,到了一座城市,随后进入一个大考场,上面坐着几位考官,大部分都很面生,但有一位很熟悉,那就是大名鼎鼎、威震华夏上千年的关云长,原文为“惟关壮缪可识”,关壮缪就是关羽,“壮缪”是关羽死后刘备给他的封号。传说中的关羽长着一张明星脸——赤脸长须,宋同学当然认识他。
  接下来是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有点玄乎,让一般人摸不着门框。宋同学有能耐,居然写得花团锦簇,字字珠玑,且有警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前面讲的是为善不要刻意,后面则认为要宽容过失犯罪。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理解的,反正,文化背景和宋焘同学相差一千多年的关羽读懂了宋同学的作文,而且很赞赏,当场就录取了宋同学并任命职位。
  关羽的知识水平如何?能不能当主考官?我们看看依据,《三国演义》里说关羽好读《春秋》,其秉烛读《春秋》的故事流传千古。而在《三国志》所附录的资料里则提到,关羽熟读的是《左传》,基本上朗朗上口。这么看来,专修《左传》的云长老师,还是有资格当主考官的。
  蒲松龄虚构的“考城隍”,实际上是寄托了他的一个梦想:希望主考官能不拘一格录取人才。蒲老师有才,科举考试却考得很辛苦,一辈子都没考取。考昏了头的他,最后是不是将录取的希望寄托在三国人物身上?蒲老师的心思难猜啊。
  而且,蒲松龄不仅请关羽当主考官,还请他老人家主持考场的公道呢。
  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
  被关羽发现 并予以重罚
  《聊斋志异》里的《公孙夏》也是一篇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故事,讲的是科举舞弊。河北保定的一位考生,在人世间考科举不得意,于是转战幽冥界。
  这位考生通过一个名为公孙夏的中介,送了五千缗,果然得到一个城隍的职位。此公大喜,志得意满起来,想显摆一番,“一道相属,意得甚”。
  然而,路上有突变,前面的人忽然战战兢兢,从马上滚落下来,马也停步不前。这时,很有镜头感的蒲松龄老师来了个漫画式的场面:人都变得只有一尺来大小,高大的骏马此刻变得只有狐狸大小。
  这是为什么?因为来了对比,来了一位威武雄壮的大人物——关羽。前方的人员也惊呼:“关帝至矣。”关帝,就是关羽,清朝都称关羽为“帝”。
  这里,关羽的相貌和《三国演义》、戏曲里有很大区别,“须多绕颊,不似世所模肖者;而神采威猛,目长几近耳际”,居然长着络腮胡子,眼睛很长,都长到耳朵边上去了。当然,不管长成什么样,关二爷总是“神采威猛”。蒲老师肯定读过《三国志》,《三国志》对关羽的外貌有简略描写:“羽美须髯”,就是说关羽的胡须帅爆了,但至于是不是长须飘飘,则不得而知,蒲松龄将他写成络腮胡子,也有他的道理。
  刚上任的城隍很嚣张,关羽很生气,所以后果很严重。关羽让此生重考,结果此生自然是一窍不通。眼中容不得沙子的关羽,当即取消其考试成绩,还打得他皮开肉绽。
  蒲老师在清朝科举考场屡试不中,是不是因为考试的录取不公?这个没法推测。倒是蒲老师的朋友曾劝过他:老蒲啊,你将你写“聊斋”的功夫和才气用一点到考试上来,好不好?这么看来,似乎是文学创作拖了他的后腿。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公孙夏》这个看似荒诞的神话故事,折射的正是清朝科举考场的弊端。
  清朝确实有几次科举考试舞弊,例如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江南乡试出现舞弊现象,才疏学浅之人高高中榜,闻名天下的才子尤侗、汤传楹等却名落孙山。这篓子捅大了,顺治皇帝下令严查,并且不惜重新考试,考场就在紫禁城太和门,监考官就是顺治本人,复试结果出来后,顺治取消了14人的举人资格。
  这场舞弊案发生时,蒲松龄18岁左右,算是成年人了,肯定对这个案件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公孙夏》中的关羽亲自监考,取消考生资格的虚拟故事,似乎有顺治皇帝亲自监考、取消部分举人资格的影子。
  这则故事,其实反映了蒲松龄等考生对考试公正的诉求,神化了的关羽则是这种诉求的执行人。
  被塑造成各类角色
  伸张正义之外 还能做外科手术
  关羽在蒲松龄的笔下,确实忙得很,除了在科举考场监考,还要负责扬善惩恶,甚至当医务人员。
  例如在《董公子》一文中,仆人杀害了董公子,将首级埋在荒郊野外。随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当时还是三更半夜,董公子家人并不知道董公子已经被杀害,却听得一阵靴子声,半夜进来一个身材高大之人,红脸长须,很像传说中的关云长,“一伟丈夫赤面修髯,似寿亭侯像”。关二哥半夜造访普通人家干吗呢?只见他在董公子的床上一阵捣鼓,好像是在给人动外科手术,“闻床上支支格格,如振衣,如摩腹,移时始罢”,床铺在响,好像在抖动衣服,又好像在抚摸董公子的腹部。手术持续到凌晨才结束。
  关羽忙乎了大半夜在干啥呢?原来是将董公子的头颅再安装上去,让董公子复活。过了几天,关二哥又用青龙刀处决了凶手。
  对于这个荒诞不经的故事,如果你真相信,那就是迷信,这其中其实是寄托了蒲松龄希望好人平安,坏人最终能得到惩罚的美好愿望。关羽不仅要负责治安,还成了能妙手回春的外科手术大夫。为了满足蒲老师的美好愿望,关将军你忙就忙点吧,值得。
  更神奇的是,关羽还要帮孩子找父亲。有一则名为《大男》的故事,主人公叫大男,还在娘肚里时,父亲就玩失踪。大男是孝子,年幼的时候就希望自己快快长高,以便早点出去寻找父亲。因此他每次路过关羽庙,都会去祈求关爷爷助他早日长高。这里,一代大将居然还有时间满足小朋友的愿望。
  这样的事情当然不可信,估计蒲松龄自己也不会相信。事实上,撩开神话的面纱,我们看到的是蒲松龄借关羽来歌颂人伦温情和亲情的可贵。奇迹是虚构的,但愿望是真实的。
  关羽一直活跃在各种传说、小说和戏曲里。在《三国演义》里,虽然他已经被神话,但至少其背景是真实的,而在《聊斋志异》里,关羽完全活动在一个与他历史身份不相关的环境里,蒲松龄之所以不惜用笔墨让关羽穿越来清朝,是因为他在这个历史人物身上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愿望。关羽在“聊斋”里成了卡通形象。
  所以说,关羽从史书里走出来,走入传说、戏曲、小说之后,就成了一个新关羽,一个集中很多诉求和审美需求的新关羽。从史料而言,他是虚构的;从诉求而言,他是真实的。可以这样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关羽。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蒲松龄 关羽 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