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获雨果奖:科幻文学的春天来了吗?

2015-08-25 09:06:55

字号
8月23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办的2015年“雨果奖”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此次获奖是中国作家第一次在国际科幻作品大奖中获得奖项。(8月23日澎湃新闻

823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办的2015年“雨果奖”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三体》此次获奖是中国作家第一次在国际科幻作品大奖中获得奖项。(823日 澎湃新闻)

中国作家刘慈欣这些年的科幻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一部《三体》被网友誉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推向世界高度”,此次摘得雨果奖桂冠,更是打破了多年来,中国作家无人在此领域获奖的空白。然而,尽管刘慈欣个人成绩突出,从大环境来看,中国科幻文学仍处于一种比较低迷的阶段,科幻文学受众仍旧相对小众。

科幻文学重不重要?答案不言而喻。还记得著名科幻作家凡尔纳,当年他的一部作品《从地球到月球》,其中所提供的登月方案,绕月飞行后来一一被验证。《海底两万里》中描绘的潜水艇,更比潜水艇的发明提前了100年。某种意义上,科幻文学具有开辟道路作用。而热爱科幻文学的群体,在科学上的前瞻性也强于其他群体。上个世纪在科技领域起着先锋作用的美国,其本土诞生的科幻文学以及科幻文化,便十分浓郁。无论是科幻文学大师阿西莫夫描绘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还是当年名噪一时的影视作品《星球大战》,科幻在美国社会,可谓站位高处眺望遥远科技彼岸的纹路。这也就使得美国社会形成了一种浓郁的科幻文化,有志于科学事业的后辈前赴后继,崇尚科学家成为一种主流文化。

而从此次中国作家首获雨果奖来看,我们在科幻文化上的建设仍任重道远。尽管文艺是多元的,但科幻的过分小众地位却是不利的。打开互联网小说网站,最吸引人最受年轻一代喜爱的是玄幻小说。何谓玄幻,即玄学为基础,如魏晋修仙风气一样的小说。打开电视,荧幕罕见国产科幻。即便有一二作品,也由于水平太差,难以吸引观众。甚至于朋友圈,都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占据主流。一个社会的群体仿佛与科幻文化绝缘,由此带来的直接恶果是社会对科学家的热情不高,学院下一代坐得住冷板凳搞前沿研究的学者也渐渐稀少。在尖端科技领域,我们缺少突破性的进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文化领域构成钱学森之问的一个重要答案。

由此而审视中国作家刘慈欣首获雨果奖,我们既为他感到高兴,同时又不应只注重他一个人。科幻文学可以通过大师的作品得到迅速传播,同时也需要更多真诚的爱好者与创作者的携手前进。就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创作平台仅剩下《科幻文学》杂志而言,这种前景无疑并不乐观。

以此而言,围观刘慈欣获奖,更重要的是看到国产科幻文学的狭窄空间,呼吁关注并拓宽科幻文学的道路,让科幻文学获得更广泛的传播空间,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诞生更多的优秀作者,也让我们的文化土壤得到改善,注入崇尚科学的基因。而从长远来看,这中间需要做的工作,绝不仅仅局限于科幻文学本身,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用心培植。

(文 杨兴东)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