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医怎样炼成?唐代已有培养女医的教育机构

2016-04-14 11:48:50

字号
开年大戏《女医·明妃传》大家都mark了么?无论是颜值还是服饰,都让观众大呼“太美”!而作为一部以真实历史人物为蓝本的中医题材电视剧,也让大家对于中国古代女医产生了无尽好奇。

开年大戏《女医·明妃传》大家都mark了么?无论是颜值还是服饰,都让观众大呼“太美”!而作为一部以真实历史人物为蓝本的中医题材电视剧,也让大家对于中国古代女医产生了无尽好奇。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女医究竟是怎样的?在传男不传女的古代封建社会,既无招收女生的“医学院”,又无女医坐诊的诊所,那些悬壶济世的女名医是如何跨越重重沟壑修得高深医术的?

途径一:出世入道

中国自汉代起,尤其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道教盛行。道教的门徒平素除炼丹合药外,常研磨医理、采集方药、切磋诊治,所以,女性入道修行一方面得以挣脱俗家的约束,另一方面也有机会学到养生治病的医药知识。

鲍姑名潜光,医学家、炼丹家葛洪之妻,中国古代四大女医之一。鲍姑从小生长在仕宦兼道士的家里,自幼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道教教义十分感兴趣。父亲在南海任太守期间,结识了同样笃信道教的葛洪。父亲“见洪深重之,以女为妻”,鲍姑遂与葛洪结为百年之好,出嫁后跟从丈夫长期在广东罗浮山炼丹行医。鲍姑医道精湛,擅长灸法,尤以治赘瘤和赘疣最为著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取得显著疗效,后人称此艾为“鲍姑艾”。

鲍姑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施灸家。遗憾的是,鲍姑没有为后世留下著作。然而后人认为,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吸收了她的部分学术思想和医疗成就。例如该书有针灸医方109条,其中灸方竟占90余条,并且较为详细全面地论述了灸法的治疗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这很可能得益于鲍姑在灸法上的经验总结。葛洪在罗浮山逝世后,鲍姑及其弟子到广州越岗院,一边修道,一边为百姓治病。她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加上自己的钻研,医术更加精湛,往往药到病除。人们称她为鲍仙姑。她去世后,岭南人民特地在广州越秀山下三元宫内修建了鲍姑祠来纪念她。

途径二:习家传仁术

除了布道行医的民间女医外,大多数民间女医的成长与其家庭背景渊源极深。她们的家庭往往是一代或数代行医的医户人家,或是具有丰富医学知识的书香门第。她们先得家传学仁术,后入杏林效前贤,以医术济世,闻名于世。

在《女医·明妃传》中刘诗诗所扮演的女主角便是明朝的著名女医谈允贤,我国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谈允贤,明代南直隶无锡(现江苏无锡)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在祖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医药知识,15岁就遍读医典。

谈氏聪明好学,平时自己潜心揣摩医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瞭瞭无窒碍”的地步。结婚不久,连得血气等疾,她不但没放弃学医,相反把这作为临床自我体验的学习机会,“凡医来必先自诊视以验其言,药至亦必手自拣择,斟酌可用与否。”子女有病,她也把这作为学医见习的机会,常请教祖母,自己亲自调理。在祖母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勤勉努力,谈氏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后来,祖母卧病不起,临终前将平时积累的经验方和制药工具都传给了她。后来谈氏谨遵祖母的遗训“行当大吾术以济人”正式行医。她尽其所能,“往往获奇效”,所以“相知女流眷属、不屑男(医)治者,络绎而来”,贏得了声誉。谈氏五十岁时将祖母传授的医术和自己的临床经验编撰成《女医杂言》—书,在中国医学史上留下了鲜明而又独特的足迹。

途径三:自学成才

女医的成长,受家庭影响固然重要,但本人由内而发产生的兴趣和勤奋努力的自我驱动更为重要。

义妁,河东(今山西省复县)人,她是我国正史所载最早的女名医。汉武帝时期,义妁父母遭到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陷害,双双身亡。刚出世不久的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领养。义妁天资聪敏,对医术情有独钟,立志成为一名大夫。无奈生为女子,又加之养父的坚决阻挠,只得偷学医术。养父在瘟疫中献身,临终前告诉了她的身世,悲痛中更加坚定了她做一名德行高尚的大夫的决心。此后拜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苦学医术,悬壶济世,一时间被誉为女中扁鹊,先后做过乳医、女医、女侍医,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

据说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有着浓厚的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遇有大夫走村串户,她总爱跟着学习讨教,看大夫们怎样望、闻、问、切,竖起耳朵,听大夫讲解医理,并虚心求教。日积月累,她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一天,外村抬来一个久治不愈的腹胀病人。义妁取出几根针在他的下腹和大腿扎了几针,并为病人熬服汤药。3天后,病人腹胀消退,不久痊愈。此后,义妁的医名便流传开来。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年老多病,汉武帝听说义妁医术高超,便诏她入宫,封为王太后的侍医。入宫后,她果然将王太后的病治好了。据《史记》记载,王太后因为喜爱义妁,奏请汉武帝封其弟义纵为中郎,补为上党郡令。

途径四:

拜名师习绝学

自古而今,想要拜得名师,免不了际遇和缘分,在古代的医学界也一样。张小娘子是北宋嘉祐年间的著名民间女医师,相传她的神奇医术为山中仙人所授。

传说有一天,一位郎中云游路过张小娘子门前,向她讨水喝。张小娘子见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便将他请进屋里热情招待。老郎中见她聪明贤惠、手脚勤快,便将开刀和制膏等外科医术传授于她,还赠她一本秘而不传的《痈疽导方》。经过不断实践,张小娘子终成一代外科女名医。

张小娘子一时声名大噪。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夫妇二人皆成当地名医。皇室嫔妃、皇后听说了这位医术高明的民间奇女子,便将张小娘子召进宫中,向张小娘子讨要养颜美肤之法,以保肌肤娇润细滑,青春不老。之后张小娘子以自己为实验对象,不断调出以中草药为配方的美容养颜秘方,有洗面方、洗头方、沐浴方、香衣方、玉颜方等供皇妃们使用,还为她们解决各种妇科问题。仁宗皇帝看到后宫妃子经过张小娘子的调养,个个变得貌美如花,不禁龙颜大悦,又见张小娘子年过三十,仍如十八处子,仁宗皇帝遂称张小娘子为“女医圣”,赐名“张小娘子”,寓意张小娘子医术高明,能让女子返老还童,永葆青春美貌。

官方培训:

主要学习医治妇科疾病

中国古代女医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师傅传授或家传技艺,大多数为民间行为。但随着隋唐医政重著述、教习,女医的培养也逐步正规化。

天一阁藏明抄本宋《天圣令》中就提到,“诸女医,取官户婢年二十以上三十以下、无夫及无男女、性识慧了者五十人,别所安置,内给事四人,并监门守当。医博士教以安胎产难及疮肿、伤折、针灸之法,皆按文口授。每季女医之内业成者试之,年终医监、正试。限五年成。”可见在唐代已经出现了专门培养女医的教育机构,女医主要学习安胎产难,兼及疮肿、伤折、针灸之法,分属不同的科目,主要针对的还是男医不便医治的妇科疾病。

因为大多数官婢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不具备读医经医方的能力,所以女医教习的方式采用的是“按文口授”,也造成她们的医理不强。生育过程中从胎儿孕育到生产和产后照顾,以及孕、产妇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等,单有男医诊治会有诸多不便,自古在生产中有经验的女性便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只是在唐以前,辅助生产的女性可能主要依赖经验,而唐代从制度上设置了女医教育机构,保证了女医水准,这在女医发展史上是一大进步。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教育 机构 古代 女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