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普法怎么做?

2016-05-20 17:23:58

字号
4月27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标志着“七五”普法工作拉开帷幕。

原标题:未来五年,中国普法怎么做?--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开展“七五”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4月27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标志着“七五”普法工作拉开帷幕。

未来五年,中国普法面向谁?做什么?怎么做?记者就此进行了梳理。

普法对象: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重点

决议明确,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青少年和国家工作人员将成为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根据决议,“七五”普法期间,法治教育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家将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完善法治教材体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决议同时强调,要坚持把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严格执法作为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

为此,国家将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把依法办事作为检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重要标准,健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将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普法内容:突出宪法学习

宪法宣传教育将摆在普法宣传的首要位置。根据决议,“七五”普法期间,由宪法确立的我国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将成为学习宣传的重点。同时,还将施行宪法宣示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将在宪法宣誓前专题学习宪法。

在宪法学习之外,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学习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除了法律知识本身,法治宣传教育也肩负着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

普法形式:法治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七五”普法期间,群众有望看到更多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的法治文化作品。

决议要求,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广,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决议明确提出,法制宣传教育要遵循现代传播规律,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分类实施,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推行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

决议还要求,要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制度,结合典型案例和社会热点,开展普法教育。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

普法效果: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为了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决议明确指出,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把法律规定变成引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范。

“通过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使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明显提高,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决议这样写道。

在政府层面,“七五”普法期间,国家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法治创建活动;在公民层面,国家将健全公民、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建立和完善学法用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表彰制度。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中国 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