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篇纪实作品书写40年时代律动,汇成这份珍贵的《上海报告》

2019-01-05 15:06:00

字号
这是一份鲜活的城市报告,这更是一串普通个体的奋斗史足迹。

这是一份鲜活的城市报告——从浦东开发开放、自由贸易区建设,到世博会举办、C919大飞机试飞,上海40年来的醒目标注留下各自的浓墨重彩;这更是一串普通个体的奋斗史足迹——从宝钢一线建设者骨干、上海汽车厂员工群像,到中国大飞机背后的上海面孔、世界级现象的网络文学幕后团队,他们的兢兢业业、锐意进取,定格了不负时代的动人侧影。

这些故事,正来自沪上30余名中青年作家创作的40个短篇报告文学作品,程小莹、朱大建、马尚龙、默音、李西闽、杨绣丽、徐畅、路明、甫跃辉等作家,以饱含热情的笔触,记录了40年来激荡人心的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回首书写了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汇成《上海报告》一书,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昨天在上海作家协会举行的新书首发座谈会上,多名作家代表谈到,无数个体与时代大潮同频共振,《上海报告》镌刻了铿锵奋进的足音。

比如,书中《红角》一文挖掘刻画了上海杨树浦地区纺织厂工人群像,“红角可以说是上海工人文化的代表符号,‘角’指阁楼,就是棉纺厂工人的文化活动场所,也曾是地下党工人运动的地方,激活了不少同龄人的记忆,值得一写。”作者程小莹说,他带着饱满的情绪投身创作,实地采访了纺织女工的生活细节,“我亲身经历了城市的故事,有责任记录下来,为后世保留一些东西”。

为时代留影画像,是许多作家最强劲的创作驱动力。“身为改革开放同龄人,我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物质较匮乏时期,此后一步步享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出生于1978年的作家君天,将视线投向上海最繁忙的地铁运营,《与时间赛跑的上海地铁人》捕捉了人们最亲近却又不太了解的地铁故事——地下最深的站点是地铁13号线的淮海中路站,位于地下33米;而最长的自动扶梯在11号线徐家汇站,长达17.5米……

微信图片_20190104163057.jpg

《上海报告》上海作家协会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报告》涉及社会发展各方面,集纳成记录上海改革开放历程的全景图。无论是《江南之匠》聚焦江南造船集团变迁,还是《F1的上海方程式》从“全世界最贵最有个性的赛车道”切入,无不以小见大,真实再现历史脉络的律动,这也是纪实文学所发挥的独特作用。“7处左转弯道,9处右转弯道,9条直道,全长5451.24米,构成一个巨大的‘上’字。距上海国际赛车场4.2千米、面积60.89公顷的远香湖形如‘海’字,高空俯瞰,上、海两字遥相呼应,成为嘉定新城最壮阔的地标。”青年作家吴清缘写完《F1的上海方程式》,对这座城市多了一份热爱与钦敬。

“时代和人民的召唤,往往能激发起报告文学作家最强烈的创作冲动。《上海报告》正是上海作家跟随时代步伐的具体践行。”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马文运介绍,《上海报告》一书脱胎于近一年前启动的“上海报告”主题创作活动,这批作家下工地、入社区,深入一线现场采访亲历者和当事人,他们的热情投入,体现了文学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脚步沉下去,细节浮上来。“抓起、移动、放下,巨大集装箱如积木般整齐堆砌。入行14年,这些操作从生疏到熟练,再从习惯沉淀为本能。张彦从一个敦厚内向的毛头小伙变成了上港集团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交通技术能手、桥吊状元。眼前的这片海港,也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渔村变成了世界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单体码头……”青年作家陈思《与海港一起成长》记录了上港集团“桥吊状元”张彦从学徒起步后的成长之旅——在洋山港工作6年,完成装卸约49万个集装箱,没有发生一起事故,书写鲜活感人。

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看来,从细微处折射时代,以小视角见证大历史,用点滴故事呈现城市进程,正凸显了《上海报告》有角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特质。

文汇记者:许旸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