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进峰:“一带一路”六年硕果打下高质量发展基础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9-09-23 23:45

字号
2019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六年。六年间,“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一路行来,成果丰硕。当下正值“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之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进峰,对“一带一路”六年来的成果、新阶段需要把握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2019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六年。六年间,“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一路行来,成果丰硕。当下正值“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之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进峰,对“一带一路”六年来的成果、新阶段需要把握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五通”硕果彰显全球经济贡献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六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总体成效有哪些?这些成效是如何体现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

李进峰:六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成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在政策沟通方面,2018年3月,意大利作为G7国家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欧洲的卢森堡和北美州的牙买加也先后声明加入“一带一路”。至此,全球1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沿线50多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产能合作的主要方式是贸易投资、工程承包、共建境外合作区等,产能合作成为促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重要途径。

第二,在设施联通方面,六年来,一大批铁路、公路、航空和油气运输线路联通,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便利化水平。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14000列,为中欧双边市场开放打通了动脉。亚吉铁路开通运营,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三条生产线提前竣工,冰上丝路将穿越北极,巴基斯坦最大水电站首台机组实现并网发电,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竣工,阿联酋阿布扎比码头、马来西亚关丹深水港码头正式开港。

第三,在贸易畅通方面,一是截至2018年4月,中国与83个国家签署了贸易畅通协议,中国与沿线5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税收协定,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中国在沿线国家工程承包额不断增加。在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港口建设、能源管线建设、电站和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中国企业不断创新融资方式,“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式由EPC等工程总包模式,向“投资+施工+运营”的BOT、PPP等模式转变。三是境外合作区建设成效显著。中国在沿线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对解决沿线国家的劳动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效果明显,中国企业也获得了新的产品销售市场和投资机会。

第四,在资金融通方面,中国通过亚投行、丝路基金、产业基金、地方基金以及与其他国家组建联合基金等,带动了西方国家和中东石油国的基金“跟投”,呈现“一带一路”多方共建的特点。截至2018年底,丝路基金签约了19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金额800亿美元。2018年亚投行扩员9个成员国,共达到93个成员国。2018年中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投资达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

第五,在民心相通方面,截至2018年4月,我国与61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1023对友好城市,占我国对外友好城市总数的40.2%。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17个国家文化中心,173所孔子学院,184个孔子课堂。中国与沿线国家联合开展的科研项目由2013年的13个增加到25个,涉及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环境、海洋等多个领域。

综上,“一带一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是“一带一路”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2018年中国GDP突破9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二是六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作用明显,为“一带一路”国家增加就业岗位100万人以上。三是中国坚持“绿色丝路”理念,在产能合作等项目建设中,严格控制环保指标,有力支持沿线国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上预测,六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速增加0.4-0.6个百分点。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机遇

中国经济时报: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你认为下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又有哪些新机遇?

李进峰:进入新阶段的“一带一路”合作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国际国内看,有一些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从国际发展环境看,第一,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机遇。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后危机时代,无论是复苏缓慢的西方发达经济体,还是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谋求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可以说,“一带一路”应运而生。

第二,在全球化受阻背景下,尽管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是,区域合作与发展愿望和动力依然强劲,如东盟、上合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组织成员国发展加快。中亚、东盟等区域的凝聚力和合作动力明显增强。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联合国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主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成为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

从国内环境来看,第一,“一带一路”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谋发展的共同意志。

第二,我国坚定推进新一轮的对外改革开放,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协调运用。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初步建立。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基础,吸引发达国家基金、区域基金和国别基金参与,形成“一带一路”金融支持的网络体系。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营商环境不断提升,随着《外商投资法》确立,我国引进外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奠定基础,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可持续投资奠定基础。

应对挑战的内外策略重点

中国经济时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迎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我们正在面临、即将面临哪些挑战?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李进峰:从国外挑战看,第一,美国把中国确定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从误解、质疑,转向不支持甚至围堵,这是面临的首要挑战。对此,我们首先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的经济实力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其次,实事求是宣传中国的经济实力,客观宣传“一带一路”的功能与作用。再次,就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看,我们应尽量通过协商达成协议,避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

第二,争取印度支持“一带一路”倡议,避免对周边国家有负面效应。实际上,印度国内政界和学术界也有支持印度政府尽快加入“一带一路”的呼声,中国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做印度的工作,团结印度,使中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形成“龙象共舞”良好局面。从另一方面看,也要防止美国把印度拉到西方阵营,避免和防止印度脚踩“两只船”,不要让印度在参与“印太战略”过程中走得太远。

第三,对于沿线国家存在的一些“中国威胁论”,我们一是要从改进自身问题考虑,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守法经营,合规经营,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当地国法律办事,依据市场规律行事。二是要加强与沿线国家各政党的交流,讲好讲准“一带一路”的政策与理念,减少误解。三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要重点反复阐述中国“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义利观、新安全观、发展观、合作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等,让西方国家明白:除了零和博弈,还有互利共赢的模式存在;除了结盟还有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存在;除了文明冲突还有文明互鉴与交流存在。

此外,还有一些沿线国家存在安全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一些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差和便利化程度低,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面临和需要应对的挑战。

从国内挑战看,第一,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和前期改革调整的消化阵痛期的三期“叠加期”。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爬坡上坎”的关键阶段。

第二,如何评价“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缺少标准,要建立客观的“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防止走“粗放式发展”“低成本扩张”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建设的老路子。

第三,民营经济参与不足。在新阶段,如何激励和激发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是促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第四,投融资机制管理经验缺乏。“一带一路”项目如何开展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融资贷款如何科学评估,如何防止不可行的项目投产、防止沿线国家贷款额度超限等问题,是提高投融资质量,进而提高“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质量的关键。在此方面,我国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已有国际金融机构的经验,降低投资风险,提高“一带一路”项目投资质量。

“一带一路”这六年:“六廊”走出新篇章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

2019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六年。六年来,从理念到实践,“一带一路”结出了累累硕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框架,“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清晰的导向。其中,“六廊”功不可没。

回顾“六廊”来路

时间回溯至2013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巴基斯坦时,正式提出共建中巴经济走廊。同年12月,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昆明召开,各方签署了会议纪要和联合研究计划,正式启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政府间合作。

随后,2014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三国元首会晤时倡议,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的“跨欧亚发展带”、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得到了俄、蒙两国元首的积极响应。

也是在同一年,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构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中阿“1+2+3”合作格局,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之后,在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中哈两国元首见证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文件,与土耳其、伊朗、沙特、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与此同时,2016年5月,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发展论坛发布《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倡议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也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至此,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再加上新亚欧大陆桥,六大经济走廊集结完毕。

在这六大经济走廊中,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经过亚欧大陆中东部地区,不仅将充满经济活力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联系在一起,更畅通了连接波斯湾、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的合作通道。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经过亚洲东部和南部这一全球人口最稠密地区,连接沿线主要城市和人口、产业集聚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和在建的地区铁路、公路、油气网络,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系到一起,让经济效应辐射至南亚、东南亚、印度洋、南太平洋等地区。

细数“六廊”成果

作为“一带一路”的主要走向、区域经济合作网络的重要框架,六大走廊建设不仅拥有良好的开端,也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

向东北看,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基础,2016年,中蒙俄三方商定了32个重点合作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口岸现代化改造、能源合作、海关及检验检疫、生态环保、科技教育、人文交流、农业合作及医疗卫生等十大重点领域。同时,蒙古国政府于2017年年底出台的支持“一带一路”的3项措施已全部启动,为“一带一路”提供便利通道。中国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于2018年共同签署的《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也推动中俄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上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向西北看,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在中国境内的新疆实现了“三廊合一”,并沿铁路线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相联系,成为中国沿海内陆与亚欧大陆中东部地区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此外,中巴经济走廊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被巴基斯坦新政府确认为“国家优先事项”。截至2018年年底,在中巴经济走廊四大合作领域中,已有10个项目完工,12个项目在建,取得显著的早期收获成果。

向西南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带来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小觑。印度方面,由中国投资的古吉拉特邦特变电工电力产业园正式投产、马哈拉斯特拉邦福田汽车产业园破土动工,万达、华夏幸福等企业也纷纷赴印考察设厂,园区合作已成为中印经贸合作的亮点之一。缅甸方面,2017年以来,中缅油气管道、皎漂港、莱比塘铜矿、达贡山镍矿等中国在缅的大型战略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同时,中缅双方还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搭建了中缅经济走廊联合委员会,就12个重点合作领域成立专项工作组。孟加拉国方面,2016年中国领导人访孟期间,中孟双方签署了27个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涵盖了贸易投资、海洋经济、路桥建设、电力能源、海事合作、通信技术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向东南看,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也蓄势待发。越南的“两廊一圈”、柬埔寨的“四角战略”、泰国的“东部走廊计划”以及东盟的“2025发展愿景”等都与“一带一路”倡议有对接合作。同时,中国还与老挝、柬埔寨等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启动编制双边合作规划纲要。在推进中越陆上基础设施合作方面,也启动了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中老铁路,启动中泰铁路,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相信在“六廊”的推动下,2019年,“一带一路”必定迎来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

在广交会感受“一带一路”:风景正好

被誉为中国外贸风向标的广交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沿线国家平均每届约有8万人与会,约占总人数的40%,且占比呈上升态势。

4月15日,第125届广交会开幕。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从广交会看“一带一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对接,支持国内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开拓商机,中国外贸正在实现从传统到创新的转型升级。

沿线企业成进口展最大参展主体

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促进平台,广交会自开展以来,始终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推动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经济互融的纽带,有力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畅通和互利共赢发展。

在本届广交会上,“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成为进口展最大参展主体,共有21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的383家企业参展,展位数630个,新增波兰、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科威特、菲律宾等沿线国家企业参展,沿线企业占比达到六成。

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绍,目前,广交会已与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47家工商机构签订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在信息交流、与会服务等领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并计划两至三年内与全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成拉动外贸新动力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广交会参展商开始瞄准“一带一路”市场,抢抓“一带一路”发展先机成为众多参展商的聚焦点。

以小家电为主营业务的傲来电器已经多次参加广交会,其销售顾问李小青说,从今年参展的同行企业来看,早期战略布局“一带一路”的企业,远比其他企业获利更多:“我们起步晚,去年初才有了巴基斯坦客户,但今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已经同比上年翻了3倍不止。所以,这次展会我们会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继续拓宽市场,分散风险。”

不仅中小企业,老牌大企业也在不断加速“一带一路”国家布局,拓展海外市场版图。

在本届广交会上,全新智能制造的形象遍布格兰仕展位的每一个角落。格兰仕外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格兰仕以高品质产品、高效率制造、高效率流通为支撑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主要市场全面推进多品种、多网点布局:“今年一季度,格兰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增长超过50%。”

有耕耘就有收获,“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新鲜动力,透过广交会的参展企业感受颇深。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突破7亿元大关,连续33年占据全国第一位;2019年1月-2月,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占同期广东外贸进出口额比重进一步提升到23.3%。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推动器

当前,广东正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对外合作,将大湾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这将有利于发挥港澳在对接国际市场方面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广东制造业、能源资源行业与港澳专业服务业“拼船出海”,共同走出去承接订单、开拓国际市场。

而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合作与融合进程中,广交会既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巨大的受益者。面对“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叠加利好,众多展商今年选择继续推出技术含量更高、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奥明科技参加广交会多年,主要客户来自欧美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始终坚持走高附加值、高质量路线,他们对今年参展的销售情况非常乐观:“大湾区发展实强劲大,华为、格力等企业在海外享有盛誉,这些硬件条件让企业扎根湾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展经贸合作底气十足。”奥明科技负责人认为,这种合作既可以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会让湾区企业同步壮大,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机遇扩大国际市场,从而反哺带动大湾区持续转型升级。

据悉,本届广交会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为契机,将举办进口展国际合作交流会,组织大湾区有关商务部门、外国驻穗领馆、境内外商协会、境外贸易促进机构、境外招展合作机构共谋合作商机,促进大湾区内外商务资源的融合交流。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中国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