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字让中医骨伤科焕发青春

  来源: 中国中医药网

2019-07-22 18:58:53

字号
上世纪90年代,以尚天裕为首的老一辈骨科专家,首倡“中西医结合骨内科学”并出版《骨内科临床诊治学》。随着中医骨伤科日渐以开刀手术为主的趋势,《中医骨内科学》应运而生。

上世纪90年代,以尚天裕为首的老一辈骨科专家,首倡“中西医结合骨内科学”并出版《骨内科临床诊治学》。随着中医骨伤科日渐以开刀手术为主的趋势,《中医骨内科学》应运而生。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骨内科学》洋洋近200万字,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教育家施杞教授,有感于他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中医骨伤科日渐失去中医特色,不顾耄耋之年,毅然率领众弟子编此巨著。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古为今用不泥古

《中医骨内科学》开宗明义,从道家哲学、儒家哲学和佛教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医骨科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论述了历代医家在其哲学思想指导下,研究中医骨科健康养生的丰富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形成及其对中医骨内科的贡献,让读者深刻认识到中医骨科的一方一技都是受哲学思维指导下形成的。

例如,对中医骨伤科两部经典的论述,分析了作者哲学思维对学术的贡献。其一是唐代蔺道人的《理伤续断方》,其二是明代异远真人的《跌损妙方》,既论述作者的哲学思维,也介绍其学术渊源,使读者有较深刻的理解。

在“辨证篇”中,不仅传承传统的六纲、三焦、卫气营血、脏腑、气血辨证,还吸取近代研究的体质学说,骨伤生物力学及衰老学的辨证理论经验和现代诊疗的检查方法。在“治法篇”中,全面收集所有的内科疗法,重点突出了历代的中药方剂疗法并介绍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手法治疗”中介绍“施氏三步九法”,在“导引练功疗法”中介绍了历代导引练功疗法之后,重点突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可谓继承创新的楷模。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介绍骨科各种治法,唯独不介绍“手术疗法”,仅在临证篇中介绍个别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或近关节部位的手术方法,并加以述评。这对当前学科队伍中“大上手术台”,无异是一种否定。这一方面表明作者坚定的文化自信立场,也表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文人气节的精神,难能可贵。

洋为中用不离宗

《中医骨内科学》一大特色,就是将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技术围绕中医药的研究而列科研篇。该篇分列“临床试验研究”“基础实验研究”和“科学研究题例”,并且面向基层,专列“中医精准骨内科学和社区队列建设”章节。对科学实验交流建设与发展也有详尽的介绍。这给从事中医骨伤科的读者指明了学科发展的方向。作者以“经典的中医气血理论、肾精与肾骨理论、痰瘀理论和正虚邪实理论”为指导、以确有疗效的临床实践为支柱、以可靠的临床实验研究和深入的疗效机制研究为手段、以突破性的成果创新为导向、以科学的理论诠释为升华”的研究模式,将中医药学与生命科学、现代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等有机结合,通过规范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及转化研究,探索其内在规律,实现了“由继承传统到现代创新,由经验技术到科学方法,由流派传承到学科建设”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中医骨内科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医骨内科学》出版,正值教育部对停办近20年的骨伤专业教学,开始对部分有条件院校恢复此专业之际,教材等于人才,祈望从事中医骨伤教学的有识之士,能以《中医骨内科学》为蓝本,编订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医骨科从断代失传的边缘换发青春,为建设“健康中国”作贡献。

为感谢施杞师徒为中医骨伤科做出的杰出贡献,赋诗一首以志:“鸿篇付梓惊医界,读罢如雷震九霄;动辄开刀本积怨,崇洋媚外未曾消。济人治病为天职,仁术仁心作渡桥;更喜杏林春意闹,文化自信在今朝。”(韦以宗)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