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重新洗牌的中国当代艺术

  来源: 美术报

2019-07-29 13:08:21

字号
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已40年左右时间,无论是创作的观念、意识,还是具体的表现样式、创作手法等,较之传统而言,都相对前卫、丰富且多元。但尽管如此,其真实现状依然很不乐观,尤其是前段时间,当代艺术家叶永青涉嫌抄袭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和热议,使得外界对中国当代艺术也开始了重新审视与严肃考量。

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已40年左右时间,无论是创作的观念、意识,还是具体的表现样式、创作手法等,较之传统而言,都相对前卫、丰富且多元。但尽管如此,其真实现状依然很不乐观,尤其是前段时间,当代艺术家叶永青涉嫌抄袭一事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和热议,使得外界对中国当代艺术也开始了重新审视与严肃考量。

但笔者注意到,在此次事件中,面对外界质疑和批评,有一种看似客观公正的说法,实际上却是在绑架公众言论,在混淆是非、偷换概念,甚至有维护既得利益等嫌疑,即有些艺术家、评论家不断在对外暗示或宣称,“公众批评叶永青不能否定中国当代艺术”,或“公众批评叶永青实际上就是在否定中国当代艺术”,然后便开始陈述起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得多么不容易,它的存在如何有价值、有意义等,而对叶永青本身涉嫌抄袭这一行为,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甚至还有部分评论家以借鉴、挪用等说辞为其开脱、辩护。不能不说,这其实都是在有意扰乱公众注意力,转移矛盾焦点。殊不知,令公众气愤与批评的也只是叶永青涉嫌抄袭行为本身,而并没有全盘否定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的意思。更何况当代艺术在中国发展几十年,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有目共睹的,谁都不会轻易否定,也否定不了。但越是那样反复强调,恰恰越是说明当代艺术圈极度不自信,或心里有鬼,生怕被揭露、曝光得更多,影响或动摇其根本地位与存在的合法性。当然,越是如此,也就越应该对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当代艺术圈进行一次严肃、深刻地梳理和反思,越需要来一次彻底地重新洗牌。

其实对于“重新洗牌”这个说法,近些年多被提及,但主要反映在市场领域。本文所要讲的,则表现在三大方面,即当代艺术家群体、当代评论家群体,以及当代艺术市场。

熟悉中国当代艺术的人都清楚,几乎在每一位成名了的当代艺术家身上都能找到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们的影子,也就是说,中国当代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有着“向西看”的传统,就一直伴随着学习、借鉴、模仿,甚至抄袭西方的印迹。这其实也并不可怕,毕竟我国当代艺术起步较晚,学习、借鉴、模仿等也都是必经的阶段,但可怕的是,无休止地借鉴、模仿,甚至普遍性地抄袭、剽窃,而不加自己的理解、变化和演绎,不能在本土语境中真正生根发芽,得以再开拓、再发展,这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更何况,无论是模仿,还是抄袭,都严重背离着当代艺术的精神指向,都严重践踏着当代艺术创作的操守和底线,而这也是其一直不被外界所真正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难怪,拿不出真正具有原创性的创作思维、理念与具体的表现范式,又不能很好地结合中国现实语境来进行独立、有效的创作,只一味地投机倒把、生搬硬套、照猫画虎,或者无病呻吟、囫囵吞枣、浑水摸鱼,自然就会广受诟病,也会在其中滋生出一大批名不副实的艺术家,及其滥竽充数的作品。但我们必须清楚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史绝不应该是一部借鉴史、模仿史、抄袭史,而应该是一部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征、时代风貌与原创精神、独立姿态的先锋艺术史。

那么对当代艺术家的选择和定位,也就需要更加严格、谨慎,其作品是否真正具有本土性、时代性、原创性与独立性等,则是务必要加以考察、甄别的,绝不能再继续“一锅粥”的、不清不楚的状态,否则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群体,将很难真正成长起来,更难以与国际当代艺术进行真正平等、自由的对话和交流。

毋庸置疑,对于上述“四性”的判别,学术界,尤其是评论界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当前评价机制的匮乏,直言不讳地讲,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理论与评价体系,更多地还是在拿西方的理论来剪裁自己的审美,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始终没有自己的创作规范和品评标准。再加上话语权的高度集中,使得当代艺术几乎失掉了健康、自由与多元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我们会发现,当前几乎每位从事当代艺术评论的大佬们,都“绑定”了一个或几个已经出了名的当代艺术家,且彼此形成了极其稳定的利用与被利用关系,而非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那样简单纯粹的一种关系。所以也就进一步造成了当下评论机制的陈旧和僵化,评论生态的藏污纳垢、污浊不堪,同时也助长了诸如圈子评论、人情评论、红包评论等诸多不良问题。学术俨然被人际关系、市场、资本等因素给左右、裹挟了,自然也就做不到评论的独立、客观与公正。同时不得不承认,由此也导致了评论家群体拉帮结派、各立山头的丑陋现象。这一点从一些评论家爱卖弄老资格,以及整个评论界呈现青黄不接的事实,就能明显看出。很多老一辈评论家不是在积极培养、扶持新人,而是在极力捍卫自己的地位、声望等。所以势必造成了当代艺术评论生态的持续性恶化。长此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笔者的建议是,务必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潜规则,革除其隐形壁垒和藩篱,“不拘一格降人才”,淘汰掉那些评论界的混子、油子,筛选出真正有态度、有胆识、有主张、有见地的评论家,从而为当代艺术更好地把关、领航。

另外,对当代艺术市场而言,也要进行一次彻底地重新洗牌。要以学术为主要参照,而不能纯粹冲着艺术家的名气、头衔等肆意包装、炒作,把不顾一切攫取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对那些在其中兴风作浪、恶意扰乱正常市场的行为,应予以坚决抵制、严惩,绝不姑息纵容,否则最终受伤害的只会是市场本身。

务必要清楚,市场操作一定要遵循其自身规律,以及收藏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才有利于藏家群体的利益不受意外损害。那么也就要求市场,尤其是藏家们,要擦亮眼睛,理性收藏,要有自己独立、准确的判断,而不是盲目介入。对当代艺术作品,要结合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参考指数来综合分析,然后再决定是否收藏,只有这样才会大大降低损失成本,也才会反过来促进、助推当代艺术自身的检验和提升。

总之,只有正确处理好艺术家群体、评论家群体,以及艺术品市场三大方面的问题,对其进行一次重新、深刻、彻底的洗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当代艺术在发展中所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而当前也的确到了需要及时反省、梳理和重新审视的关键节点。作为有良知的艺术家、评论家和收藏家群体,应齐心协力,共同建构和纯净当代艺术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从而真正确保中国当代艺术优秀的成长品质,以及发展的蓬勃生机。

(作者为艺术评论家王进玉)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