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荣宝斋 南有汲古斋 ——为上海汲古斋主杨育新剪影

  来源: 中国网

2019-09-04 17:29:20

字号
在上海收藏与书画的圈子里,说起汲古斋斋主杨育新,真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晓,他集霸气、侠气、正气于一身,堪称上海滩名符其实的文化达人。要让我为他写篇传记之类的文章。说实话,我不想用溢美之词,为杨老弟炒作作秀,只想写一个真实的他,让圈内的人看到了点头说一句:嗯,像他!

在上海收藏与书画的圈子里,说起汲古斋斋主杨育新,真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晓,他集霸气、侠气、正气于一身,堪称上海滩名符其实的文化达人。要让我为他写篇传记之类的文章。说实话,我不想用溢美之词,为杨老弟炒作作秀,只想写一个真实的他,让圈内的人看到了点头说一句:嗯,像他!

1567583956960636.png

15岁的少年闯关东

先用几笔为杨育新画一幅素描:中等个,国字脸,粗剑眉,如意鼻。挺直的鼻梁上,驾着金丝边眼镜,透出几分雅气;黑里透红的脸膛神采飞扬,透出几分刚气;逢人爱笑的嘴唇向上咧开,透出几分喜气。咋一看,他是个乐天派,仔细一瞧,眉字间的川字纹,铸刻着蹉跎岁月、坎坷人生、传奇经历……

提起杨育新,有人说他狂放。明明北京荣宝斋在全国赫赫有名,你汲古斋算老几?谁敢说“北有荣宝斋,南有汲古斋”?只有杨育新!在高朋满座的宴席上,谁敢敲起酒瓶唱着《北国之春》?谁敢当众头顶倒立“竖蜻蜓”?只有杨育新!在极左思潮横行的年代里,谁敢在总经理办公室挂着自己和老婆的油画肖像?只有杨育新!看来,杨老弟够狂放的了,不禁使人想起大书法家怀素的狂草来:有旋舞时的激昂,有狂烈时的张扬,有激动时的亢奋,当情感闸门一旦打开,便喷发得如此坦荡,如此真实,如此激越,如此放荡不羁!我想,杨育新的狂放与怀素的狂草,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1567583970876742.png

身为南方人的杨育新,怎么会像北方人那样豪放?这跟他15岁就闯关东的艰苦历程有关——15岁意味着什么?意味英俊少年,意味课堂遐想,意味在父母亲面前撒娇,意味鲜花、足球、巧克力。但是那个年代却将这种意味扭曲了。回忆的鼠标指向十年浩劫。1969年9月,迫于政治和经济的压力,15岁的小育新跟随读中专的哥哥,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故乡,乘了三天三夜火车,穿越6省一市,来到黑龙江山河农场。他一下火车惊呆了:这哪里是“花的世界,树的海洋,兴安岭的乐园,北国的天堂”?小育新沮丧地钻进了60多人睡在一起的大统铺,每天清晨6点出工,傍晚6点收工。每天12小时的重活,冰天雪地的严酷环境,似巨石压得小育新直喘气,但他忍住了。千忍万忍,最难忍的是思乡之苦。当他得知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父亲在哈尔滨监狱受尽折磨时,当他得知远隔千里的母亲重病卧床无人照顾时,他真想抱头痛哭一场啊!但是,他咬紧牙关,还是忍住了,他从小懂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从此,他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调皮。不出一年,他便成了整个农场出了名的打架王,他蹲过小号,关过拘留所,戴过手铐,上过脚镣,在架着机枪的卡车上死不低头,被连续游斗了几天,直至粉碎了“四人帮”,他才被平反出狱。这也许是对冷酷现实的一种抗争。北大荒的冰刀雪剑,并没有削弱小育新求知的欲望,他犹如一棵小草在贫瘠的石缝中昂首挺立,渴望着知识的雨露。小育新对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的书画艺术,有一种天生的挚爱和追求。多少个夜晚,他在油灯下背诵《唐诗三百首》,日积月累,能一口气背诵200多首中外名诗。他从小学三年级起,就遍阅了中外名著。他对中国文化艺术的感悟力,成为他日后驾驭书画市场之舟的可靠保证。

1567583987655617.png

15平方米的小屋开画廊

1567584000153092.png

十年农场生活终于结束了,杨育新回城考入上海煤气公司液化所。在做好工会工作的同时,他念念不忘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于是组织集邮协会、书画协会、足球协会,自己当秘书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三产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兴起,领导决定由杨育新带领一批富余职业搞三产。在一无资金、二无场地、三无经验的情况下,杨育新创办了液化实业公司,同时借了福佑路古玩市场附近一家15平方米的店面,第一次办起了画廊,并请大画家唐云题写了店名:汲古斋。别看店面小,那是杨育新的理想之树第一次根植于现实的沃土上,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经营书画之舟,要从这里启锚杨帆啦!

1567584009685068.png

要远航哪能不经风浪?正当杨育新踌躇满志时,阴霾悄悄向他袭来。与他一起在北大荒战天斗地的“黑兄”,他好心聘用的一个部门经理,瞒着他以公司的名义向某企业借了130万元去炒股票,后来携款逃之夭夭。1994年清明节,警方找到杨育新,请他“进去”说说清楚,一夜之间,杨育新沦为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阶段,杨育新顶住巨大压力,一边埋头工作,一边通过法律手段收集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据,努力将强加在头上的不实之词推翻。杨育新深知,只要站得正,不怕影子斜。世事的纷争,人生的无常,在他心中泛起多少愁绪,然而他毕竟是铮铮男子汉,怕什么,天塌不了!他每天上班时,依旧谈笑风生,依旧穿得山青水绿。历时2年半的官司见分晓了,法律还了杨育新清白。为了从中吸取教训,杨育新将出事的清明节定为“耻辱日”,专门制作了一块大理石碑,钱君匋为之题写了“刻骨铭心”。并请著名美学评论家邵洛羊撰写碑文:“去年清明,风和日丽,上海液化实业公司正处于欣欣向荣之际,忽遭暗算,百余万资金受诈骗,歹徒潜逃,事若大石压顶,总经理首当其冲,临危不惧,多方排难,并经友好鼎力相佐,公司同仁齐心团结,化险为夷,亡羊补牢,犹存余悸,特立此碑,永志勿忘。”

1567584020675903.png

立志让高雅艺术走近百姓

杨育新踏出生活的屐痕,携带着中华文明的辎重,开辟出汲古斋创业成功之路。汲古斋从15平方米的小店,发展成为1000平方米的大店,古色古香的店面,在三牌楼路上成为一道闪亮的风景线。底楼有老宁波花板店、苏州永昌红木家具店、古玩店,二楼有名人字画展示厅,还有邓廷毅古陶瓷修复室和雕塑创作室,奚文渊、忻国华、朱启荣等书画家的工作室。著名考学家孙仲威穷一生精力收藏的100多件古茶具也陈列在茶室,著名鉴赏家蔡国声在茶室连续五年开办古玩鉴赏班,培养了一大批古玩爱好者。

元宵节可能是所有中国传统节日里,离艺术最近的一个节日,在元宵节,人们猜灯迷、赏花灯、比春联,寻常百姓也熏陶在艺术气息里。每年元宵的这一天,汲古斋里总是人头攒动,为寻常百姓举办大型笔会已经进入第13个年头, 成为书画爱好者的文化大餐,难能可贵的是渐渐也吸引了不少年轻白领。

2001年元宵前夕,在著名古玩鉴赏家蔡国声和书法篆刻家高式熊的倡议下,汲古斋举办了首届面向百姓的“名家与您共度元宵”写春联大型笔会。当时出席的著名书画家有高式熊、张桂铭、陈家泠、钱行健、杨正新、蔡国声、刘一闻等,从此,笔会就成为汲古斋的一个文化符号,去年更是达到高潮,共有60多位书画家前来捧场助阵。

汲古斋创始人杨育新始终坚持当年唐云为斋名题写匾额时说过的一段话:“一定要把汲古斋办成老百姓和书画家都能来的艺术殿堂”。从那时起,杨育新立志要让高雅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每届元宵笔会,杨育新都向书画家传达一个理念:“放低身架、降低画价,善待书画爱好者,让书画走进寻常百姓家”。他把书画家比喻成文化名牌,即便如此,一年中也会有一到二次优惠酬宾,回报社会。参加笔会的书画家也都认可这个理念,他们把这一天的定价权交给杨育新,通常都是以平时画价的几分之一推介给书画爱好者。不仅如此,经杨育新手送出的书画已经不计其数,这有助于汲古斋成为上海书画界与书画爱好者交流的平台。

历年间,先后有王康乐、颜梅华、王宏喜、潘宝珠、车鹏飞、徐建融、洪丕谟、刘小晴、戴小京、林仲兴、陆康、胡考、曹文仲、袁淡如、周成、孙德文、杨秋宝、杨和岳、成立、蔡育贤、徐庆华、李云昌、杭英、吴学才等众多知名书画家在汲古斋登场,更有一批极具潜力的中青年美协会员、书协会员,如施元亮、施鹤平、王新国、蒋伟、姚菊英、黄晖、佘桂荣、周良等书画家从这里启航,或许这也是写春联大型笔会吸引年轻人的亮点。

杨育新注重挖掘、培养和推出中青年实力派书画家走向市场。使汲古斋真正成为孕育书画名家的摇篮。

1567584033974460.png

38年的爱情生活有滋有味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贤惠能干的女人。杨育新的成功自然离不开他的妻子陈建芬。1998年7月,著名记者潘真以“倒大协会秘书长的故事”刊登在《上海家庭报》整整一版,文中详细地叙述了杨育新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当年去黑龙江山河农场的都是20出头的中专生,而杨育新才15岁,是全农场最小的上海知青。因打架斗殴远近闻名的杨育新又被调了个分场,命中注定闯进了陈建芬的生活。这天,男生照常聚到女生宿舍开会,杨恰巧并排坐在陈的床位上,对面炕上的知青,望着他俩起哄“像新结婚噢”。那一刻,两人心里的那根弦同时若有所动,她羞红脸,他也脸红,却是得意的。陈建芬在农场是出了名的大美人,人称“法国女郎”、“丽达”。杨育新和她走在一道,自然就成了门不当户不对的“拉兹”,而她又多了“驯虎女郎”的外号——因为他的霸道,暗恋她的男生,当然是坚决反对这段恋情的,女生们也一个个不看好他们:“你跟他,不会白头到老的!”

1567584039264840.png

为了争取多些时间和陈待在一起,农忙时不许请假,杨育新不惜用镰刀自伤手背,缝了三针,混了一个月工伤,还有病号饭可以吃。从此,高梁地又多了一对钟情的影子。

但是好事多磨,回城以后双方父母都反对这桩女大男小的婚姻,女方的弟弟甚至扬言要毁姐姐的容貌,男方的父亲大怒之下要将儿子赶出家门。在爱情的“十字路口”,他俩徘徊过,苦恼过,不过最后还是爱情战胜了偏见,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结婚登记处,办事员问:“谁是介绍人?”杨育新脱口而出:“毛主席!”办事员吃惊地盯着他俩,杨育新理直气壮地说:“要不是毛主席叫我们去农场,我哪有机会认得她?”屈指一算,他俩已度过了32年的婚姻生活,用爱情酿造的美酒,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失去芳香,反而变得更醇美更醉人。

 

处在后知青时代的今天,杨育新依然怀有深深的知青情结,几乎每个月都会邀请知青聚会,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安排一到二桌知青和书画家一起共渡元宵。凡当年下乡山河农场的各地知青来沪,都会到汲古斋看望这对令人羡慕的夫妇,不管认识与否,他们夫妇都会酒菜上桌,热情接待,并赠送字画留念,此为佳话。

在杨育新的眼里,妻子在生活中是好“把式”,事业上是好帮手,生意场上是好管家。他俩的爱情经过暴风骤雨的考验。汲古斋这枚“军功章”,有她一半功劳啊!

1567584048887581.png

二十年成功创业靠朋友

杨育新有句口头禅:“朋友是生产力。”此话不假。当今社会十分讲究人际关系,没有朋友,寸步难行啊。杨老弟喜欢交朋友,他恨不能汲古斋天天高朋满座,恨不能天天宴请宾朋,恨不能揽尽天下的文人墨客。他的朋友真多,有政界的、军界的、警界的、商界的、书画界的、文艺界的、新闻界的、佛教界的等等。在与书画家近30年的交往中,杨育新用真情写下许多佳话。80年代液化气非常紧俏,两个钢瓶可以换一套房子,当他得知陈征雁烧饭困难时,亲自将液化气送上门;曹简楼、乔木、邵洛羊、施学锦需要安装热水器、修理煤气灶,他不厌其烦,有求必应;钱君匋家的大事小事都要请他帮忙,如换煤气灶、修理马桶、联系供电所更换电表等,他不仅做了而且很多费用都是自己垫付的。杨育新为了交朋友,嘴巴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他每天讲的话,可以装一大卡车呢!而他那极富感染力的演说天赋,无不渗透着风趣和幽默。

与他聊天说话是一种享受,他总是出口成章,山南海北、妙语联珠。俨然是一个知识渊博的文化达人。因为他的口才出众,自九十年代起,就在上海美术馆、上海图书馆主持各类画展,还经常被行业中的朋友请去担任年会、联欢会乃至婚礼、寿宴的主持人。如上海市收藏协会、上海商界同仁协会、黄浦区工商联的年会几乎年年都是由他来主持。记得有一次在金门大酒店主持王金海、凤鸣书画联展结束之后,时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的尹敏华当即向杨育新建议,“如果你到广播电台来,任何栏目由你选”。也难怪原新民晚报总编丁法章称他为“非专业的著名节目主持人”。他热心慈善事业,多次主持黄浦区和豫园街道的慈善募捐和义拍活动,受到区领导的好评。他是公认的脱口秀,但是又有谁会相信

他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知识青年。

1567584064920709.png

重名轻利   诚信为本

2000年汲古斋扩建后重开之际,公司门口挂着一幅醒目的对联“汲英咀华融四海名士,古玩真品飨五湖藏家”。这副对联突出了一个真字,而在店堂里还挂着一幅书法,写的是“汲古斋坚守诚信的原则,凡出售的书画作品均为真迹,如有赝品,假一罚十”。杨育新坚守这条承诺,开业至今,没有一例消费者投诉,这为他赢得了许多老客户。

我很好奇,杨育新向我坦诚了他的一些做法,他说:“我是一个视荣誉为生命的人,北有荣宝斋,南有汲古斋是我永恒的奋斗目标。”这个理念,源出于百多年以前杭州胡庆余堂创始人,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立下的店训“戒欺”。以诚为本,童叟无欺,这应该是我们所有经营者的立身之本,人无信而不立。我们民营企业家,被人尊称为老板,要知道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候,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老板的板字并不是今天的这个板字,而是门里边加一个品字,在“六书”里属于会意文字,开店都有门,开门则见品,品乃三口相叠,亦称口碑,人有人品,物有物品,有口皆碑方为品,有品才能称老闆,此品即为诚信。金奖、银奖不如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愿我们大家都做诚实守信的企业家,都来构建诚信和谐的民营企业。我们坚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能将压力转换成动力,谁能坚守诚信的原则,那么谁就是成功者。

1567584073234137.png

杨育新浑身都是故事

杨育新的故事实在太多了,这里再给大家讲一段趣事,2005年底,经上海市文管会批准《杨育新古茶器博物馆》正式开馆,免费对外开放。2006年元月4日,时任外交部副部长兼驻日大使王毅正在上海休假闻讯后,为推动中日两国民间交往,特意前来汲古斋参观考察。在与王毅握手之际,杨育新说:“非常欢迎王部长来我们小公司参观,记得前年朝核六方首轮会谈,您作为中方代表团的团长,在钓鱼台国宾馆的那一番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外交”。王部长说:“是吗”?这时有汲古斋员工准备拍照,站在一旁的部长夫人马上拦住说:“不要拍,不要拍”。王部长见状,马上介绍说:“这是我夫人”。随后马上用上海话补充一句:“伊阿是倷上海人”。杨育新紧接着用上海话对王夫人说:“侬福气真好,嫁了个好男人,要买相有买相,要口才有口才,要身架有身架”。一席话说得在场所有人哈哈大笑,气氛随之轻松起来。

1567584096354954.png

在为部长解说的过程中,杨育新的口才再一次发挥到淋漓尽致,令陪同参观的上海市外事办主任杨国强惊讶地对王部长说“他也能当外交官”。在行将结束参观时,杨主任又对杨育新说了一句“你和王大使有一个共同点”,杨育新顿时明白了,原来王毅部长的脸部下巴右颊和杨育新的左颊同样位置都长着一颗痣。杨育新立即对部长说“王部长,为了我们的共同点再来一张”。此刻正准备走下楼梯的王部长欣然回过头来,把脸侧转,极其高兴地拍下了最后这张难得的照片,这一天拍完了整整一卷胶片,有痣者缘竟成。更没想到的是部长夫妇和杨育新夫妇当年都是下乡黑龙江的知青。每当杨育新说起这段佳话时都会让他激动不己,他说“今天,平易近人外柔内刚的王毅担任了外交部长,这可是咱中国人民的福气,也是我们知青的骄傲”。

行将结束采访之际,杨育新突然又嘣出一段让人十分感慨的话语,他说:“二十一世纪肯定是中国人消费的世纪,而文化是人类消费的最高境界,文化能竖起人的脊梁。”上海市政府及时举办首届市民文化节,其重要意义在于唤起市民对于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重塑海派文化的辉煌。

1567584103141908.png

文化能竖起人的脊梁

在这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季节里,已近花甲的杨育新以一种成熟的姿态,充分享受着经营文化带来的喜悦和甘甜。他曾连续三届被选为黄浦区政协委员并担任文体专委会副主任。回眸审视,那一串串歪歪斜斜、不断前进的脚印,记录着他艰苦创业的业绩:1993年组织唐云、吴青霞、邵洛羊等名家作品赴新加坡展览;1994年担任上海艺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后,先后组织钱君匋九旬艺术展,陆一飞、钱行键、毛国伦个人展;1996年组织海上五大名家曹简楼、乔木、高式熊、钱行健、杨正新首次赴京展览新作;1997年为庆贺香港回归,组织并主持海上十大名家程十发、王康乐、乔木、顾炳鑫、林曦明、颜梅华、刘旦宅、汪观清、陆一飞、王宏喜在新落成的上海图书馆举行盛大展览和“沪港情”大型画册首发仪式;10多年来,他与新民晚报《古玩宝斋》专版联合举办名家印谱征文活动,有100余名篆刻家提供了精品印刻。此外又组织数百名收藏爱好者,跟随书画家、古玩鉴赏家,赴徐州、龙泉、安吉等地进行文化考古之旅。

记得杨育新为汲古斋重新开业写了一篇“龙祭”,镌刻在店门口的大理石碑上——“公元2000年,时逢汲古斋重开之际,福建艺术林福锦、林凤明父子耗时六十昼夜,精心创作了四条金龙以志庆贺。四海龙王腾云驾雾,义驰江海,情满天涯,与天地同庆太平盛世之繁荣,与人间共享文艺复兴之文明。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汲古斋愿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厚乳,反哺天下龙的传人,我们衷心祈祷龙王老爷赐予中华民族文运昌盛,汲古斋艺业享通。”面对竞争激烈的艺术品市场,杨育新思索着新对策、新思路、新举措。未来充满希望。谁说北有“荣宝斋”、南有“汲古斋”只是痴人狂言?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真诚地期待这辉煌的时刻早日到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为杨育新加油、喝彩!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