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医药事业,促进健康文明

  来源: 中国中医药网

2019-11-11 12:36:34

字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笔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健康文明角度,谈谈学习《意见》的体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笔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健康文明角度,谈谈学习《意见》的体会。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中医药文化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形态的一种,一方面根植于中华民族生长繁衍的土壤,又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营养。中医药学之所以延续几千年而不衰,并且如今生命力更加旺盛,恰恰是因为它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另一方面,中医药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又不断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了反哺与补充。

首先,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同源同流。中医药文化是在充分汲取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文化以及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是迄今为止世界传统医学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通,高度契合。中医药学还与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天文、地理、自然、逻辑等学科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相互补充。

其次,承载文化的载体是世代留传的典籍,承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载体便是汗牛充栋的中医药典籍,这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经典,至今还是中医药大学教育或者传承跟师的必教必学课程。

再次,中医药文化理念集中体现在完整的中医药学学科理论、治疗方法与技术体系之中,包括“治未病”等预防为主的先进理念,显示出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疗效和显著优势。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立足之本。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良品质。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医药学术创新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抓手。

顺应时代 以创新引领中医药发展

当今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科技信息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快捷,情感理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在互联网普及和影响下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中医药文化也必然要适应与跟进这样一个创新变革的时代,以一个全新的文化形态服务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人类健康文明。因此,无论是理论发展模式,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科室建设模式,还是技术应用模式,中医药也面临一场必不可少的变革创新,必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才能不辜负时代对中医药发展的要求。

创新理论发展模式。中医药理论的精华是整体论思想,是辨证论治方法,都建立在对人性的充分理解基础之上的,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在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的同时,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创新中医药理论。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医是我国文明传承的产物,2000多年来一直以师徒传承的方式发展,即使现在院校学历教育是中医教育的主体,也有不少仍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着。师徒传承是中医教育的传承模式,而正规院校的学历教育模式则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创新过程。二者必须结合起来,并行不悖,利用多种教育模式进行中医人才培养,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途径。

创新科室管理模式。古代中医号称“郎中”,或带着“肘后方”游走四方,或者在家中“悬壶济世”,都是个体经营方式。近现代以来,中医药发展借鉴了西医院的管理模式,出现了门诊治疗与病房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大大促进了中医药的迅猛发展。个体经营与医院管理两种模式的同步发展,既充分尊重了中医药个体行医、灵活方便的最大特色,又能够通过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更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医医疗管理的创新模式。

创新技术应用模式。一个医生,三个指头,一张桌子,一个脉枕,一根针,一把草,简便易廉,深受群众喜爱。但今天我国已有近14亿人口,如果单靠过去那种个体方式,多少国医大师、名医也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因此,要利用现代日益发达的科技,迅速发展中医药事业。过去三年,我国共出台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法规二十余项,主要发布方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多个部委等,内容涵盖公立中医医院、人才培养、诊所开办、道地药材、中医药教育、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医等领域。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数《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将对未来20年的医药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中医药文化与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传承创新 为促进健康文明保驾护航

健康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发展的目标。而人类健康文明的核心标志是精神文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不断创造积累下来的精神意识活动,及其相关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产物,包括健康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是中华健康文明与精神文明中的瑰宝。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况。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生殖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状况。形体健康是基础,而精神健康不仅可以保证形体健康,而且还是保证个体心理平衡、心身统一和谐、社会和谐稳定的必要条件。现代研究显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1/3的疾病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得到有效控制,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在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因素中,遗传占15%,自然环境占10%,社会状况占7%,医疗条件占8%,生活方式占60%。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涉及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方方面面,包括个体或群体日常生活如饮食、作息、运动、嗜好等所有的生活习惯。

中医“形神一体化”思想在强调人类身体健康的同时,特别重视人类的精神与心理健康,重视生活方式对心身健康的影响,与当今世界的健康观念、保健潮流高度契合,甚至在某些领域遥遥领先,它必将影响世界健康和精神文明领域,成为世界健康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财富。(汪卫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