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里的故事

  来源: 河南日报

2019-11-19 18:46:42

字号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发展历程,便是一部中华民族从“茹毛饮血”走向文明的壮丽史诗。

□本报记者 任国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龙飞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到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发展历程,便是一部中华民族从“茹毛饮血”走向文明的壮丽史诗。

守护和传承好汉字,便守住了文明,传下文脉。如何守护?怎么传承?不仅要学汉字、用汉字,更应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

《淮南子·本经训》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相传,仓颉从鸟兽的爪蹄印中受到启发,创造了象形文字,上天担心诈伪萌生、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于是降粟雨。古老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汉字起源,更充分反映出古人对汉字的敬畏。

商朝时,人们难以抗拒自然灾害,常祈求神灵护佑,因此,商王的占卜活动特别频繁。专事占卜的“贞人”在龟甲或牛胛骨背面凿出一排排整齐的长槽,在长槽边钻小圆孔,再把燃烧的炭棒在圆孔附近灼烧。甲骨受热以后,正面就会出现裂纹。商王根据裂纹走向来判断吉凶,最后由“贞人”负责把占卜的内容和过程锲刻在骨片上。需要记录的事情越来越多,甲骨文也逐渐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汉字也开始“张扬个性”,一个“马”字,齐国就出现三种写法。秦始皇统一六国,以秦“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行全国。

“秦统一后,‘政府’文书的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小篆曲线多,书写要花费很多时间。于是秦朝的下级官吏开始简化小篆,取曲为直,久而久之,一种新的字体——隶书出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管理修复科副科长杨军辉介绍,这个过程在汉字发展史上被称作“隶变”,隶书也被认为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行书、草书也是“简化”的结果。人们在使用隶书过程中,随着书写速度加快,笔画相连、化繁为简,“章草”应运而生,它是“今草”的“胚胎”。在“章草”的基础上写得再快些、再简化一些,便演化出了行书。书写行书时进一步加快速度、连笔更多、更加简略,就可称为“今草”。

楷书同样是隶书的“简化”,横平竖直,更加规矩整齐、追求形体美。“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正是楷书之名的由来。

“汉字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芒。”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教授于成龙说,汉字所独有的“形声字”,一个形旁一个声旁,万事万物皆可表达。这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仅有中国的汉字能够完整传承下来的重要原因。③4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