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字情缘

  来源: 河南日报

2019-11-19 18:49:05

字号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坐落在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被称为“中国文字的家”。根植文字文化沃土,许多安阳人都有着深深的文字情缘。

□本报记者 任国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龙飞

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坐落在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被称为“中国文字的家”。根植文字文化沃土,许多安阳人都有着深深的文字情缘。

于成龙,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历史学博士。他的学术研究范围涉及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及书法等领域,先后发表《战国新蔡葛陵楚简中的“享玉”制度》《战国楚卜筮简中“卜人与卜筮工具”之研究》等学术论文数十篇、著作10余部。

从中学开始,于成龙便痴迷于历史,高考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考古学。“文字是我的研究方向,也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于成龙表示,他

将努力发掘文字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

安阳书法得地利之便,逐渐形成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篆书创作群体和地域特色。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省书协篆书委员会副主任刘颜涛是其中一个代表。

刘颜涛自幼跟随祖母学习书法,高中半工半读,仍刻苦练字。30多年如痴如醉,刘颜涛诸体兼擅,尤其以篆书见长,荣获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书法家”。

“每次写字,总感觉文字从甲骨上、青铜器皿上自己跳跃出来,附之于手,落到笔端,呈现在纸上。”刘颜涛始终认为,文字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万物之灵,其中古文字尤为弥足珍贵。如今,他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致力于书法教学和研究推广。

有人研究文字,有人写文字,还有人讲文字。王菲,担当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已有10年。大学毕业后,她在南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当中国文字博物馆招聘讲解员的消息传来,她毅然返回故乡,投身文字事业。

“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有着响亮的音节,它有着完美的形体,更有着深刻的含义。”王菲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大量书籍,学习历史、练习书法,不断丰富自己的讲解内容。她整理出了不同版本的讲解词,为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最适合的讲解服务。

安阳人与文字的情缘,三天三夜说不完。他们是专家、学者、书法家,又或是教师、讲解员,他们书写着自己的“文字”故事,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弘扬文字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