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远草原丝路,再闻驼道茶情

  来源: 光明网

2019-11-21 11:58:36

字号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民族舞剧《驼道》于10月18日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音乐厅进行了“一改”后的首演。

——民族舞剧《驼道》“二改”专家修改会召开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民族舞剧《驼道》于10月18日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音乐厅进行了“一改”后的首演。该剧将历史上的草原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相连通,围绕驿站总管道尔吉和他的双胞胎女儿金花、银花,以及阿力麻里商人哈斯德尔和江南茶行掌柜水生等人物,讲述了发生在驼道茶路上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10月19日,主创团队、观众代表及国家艺术基金各位领导专家齐聚呼和浩特,举行了民族舞剧《驼道》“二改”专家修改会。会议聚焦该剧进一步深化调整、全面提升,专家们切中肯綮,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充分交流。

驼道新传奇,丝路新篇章

残阳夕照,风沙漫漫,驼道歌行……舞剧《驼道》的表演现场掌声雷动。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教授邓一江认为:“观众的掌声证明了这个剧的成功之处。”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教授韩生评价:“《驼道》确实是很难得的作品。”

《驼道》的好,表现在思想精深,“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独特的地域性。”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文工团副团长、一级导演谢克指出。在当下“一带一路”的文化语境中,涌现了多部以“丝路”为题材的舞剧作品,《驼道》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示出别具一格的亮丽风景。观众代表梁月林认为,在如何表现“一带一路”这样的国际化题材方面,《驼道》以具体人物的情感脉络和个人的命运发展来切入,让普通观众从小处着手来理解宏大的历史事件,丰富了丝路题材的内涵。

其次,是表现在主题立意,《驼道》的可贵之处是“以历史为镜子,用历史的故事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一级导演杨月林认为,“通过驼道艰难的行程强化了沿路的通商、友谊、文化甚至是爱情元素,体现了‘一带一路’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当今的现实意义。”也正如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教授刘同春所说,《驼道》讲述的历史故事,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实现了对社会现实的观照。

第三,表现在制作精良。原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副团长、一级演员刘晶评价道:“整台剧目呈现得干净朴实,可圈可点。”演员们的倾情演出,使得舞蹈表达和动作编排实现了创新,强化了民族性。刘同春表示看到了原汁原味的蒙族舞蹈。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作曲温中甲认为,舞剧音乐处理得有民族认同感。杨月林赞叹:《驼道》将民族舞的观赏性推到了极致,展现了非常明了的舞剧风格。“有感染力的舞蹈,准确地传达了精神内涵,激发出普通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观众代表李亚利深有同感。音乐、舞美、服装等方面对民族元素的使用,凸显了强烈的民族性,将《驼道》推向民族艺术的一个新高度。

舞与剧的平衡,编与导的考量

尽管《驼道》获得了不俗的赞誉,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部戏的缺点和优点同样突出。

谢克谈到,舞剧创作是考验一个主创团队如何用舞蹈语言进行叙事的能力,也就是讲故事的能力。舞蹈的特性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确实有一些作品、有一些编导在拙于叙事的舞剧创作上做了成功的探索,有了成功的范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所副所长、研究员江东强调,千万不能忽略舞剧的叙事,舞剧必须处理好舞和剧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驼道》犯了舞强剧弱的通病。怎样达到舞与剧的平衡呢?江东认为,问题主要出在剧本:“大部分的舞剧编导不愿意思考编剧的事,不去想怎么把故事做起来,因而经常会发现编剧和编导是矛盾甚至对立的。”因此,首先要把舞剧的编剧重视起来。韩生提到《驼道》存在的问题:“目前的感觉是,要么有舞没剧,要么有剧没舞,二者游离”,“有点像歌舞晚会”。舞蹈和剧情的融合度要更高一点,“关键是如何将剧情贯穿到底。”针对刘同春所指“叙事扁平,找不到戏剧冲突,观众没有心理起伏”,谢克建议“在剧情上再做开局,把驼道上的戏剧冲突展现得更清晰、更生动、更美丽”。

舞剧的叙事依托提炼和概括的舞剧肢体语言,因此舞蹈的表现是舞剧成功与否的关键。但舞蹈不能仅仅流于功能性和风格化,而要符合叙事的需要,服务于剧情的展开。广东省歌舞剧院副院长、一级演员黄倩指出:“我们到底为什么而舞?舞蹈必须和剧情的推动时刻紧密联系在一起。”湖南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湖南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一级演员杨霞说到自己的感受:“展示性的舞蹈太多了,舞蹈编得很漂亮、很完整,但是和剧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影响了我们对整个剧的欣赏。”“舞蹈不能为舞而舞,否则就会缺乏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刘晶补充道。

江东表示:“我们希望探索舞剧创作的规律。舞剧编导一直在舞与剧的问题上挣扎,创新也好,突破也好,都是基于这个问题认识的新进展。”这无疑是《驼道》提质升级的一个绝佳契机。故事最终呈现的是编导思考的结果,要在舞剧的题材和表达界限内,发挥舞蹈语言的特有优势,让舞蹈的表现推动剧情的发展。《驼道》的修改任重而道远。

“伤筋动骨,方能脱胎换骨”

“一个剧目只有在不停的演出和修改中才能成为精品。”刘晶如是说。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导演、民族舞剧《驼道》总导演孔德辛谈到,在“一改”修改会后,主创团队有机吸取专家的意见,在音乐、舞段等方面做了重点修改,使得《驼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如何让民族舞剧《驼道》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取得更好的成绩?杨月林认为,整部戏的叙事结构确实存在较大的问题。全剧围绕两对青年男女的情感来进行铺排,没有人物之间的矛盾,只有人和自然的矛盾,在结构上呈现一种诗意化的倾向,叙事被淡化、弱化,戏剧性不够。“整部戏的矛盾点,铺垫得不够充分,爆发得太过突然,表现得很单薄。”在韩生看来,《驼道》是个有潜力的作品,但很多东西目前都还是临门一脚,筋骨不够强健。叙事架构的内在逻辑没有建立起来,必须先建立人物关系,在人物关系基础之上,“将商业逻辑、人物逻辑、情感逻辑、艺术逻辑统筹起来,才能炼出精品”。

而在人物塑造上,谢克提出建议:对剧中人物的刻画与塑造,应该强化人物独特性,克服浅表的一般性。刘晶也认为,下一步调整要合理铺排,让人物塑造更加丰满,情感线路更加到位。

邓一江指出,要提升对主题价值的表现力,聚焦于“驼道”的价值,要有更多的挖掘、思考。杨月林补充表示:《驼道》最后的立意不能仅归结为“一带一路”,这个艺术作品的真正生命力,应该是歌颂生命、歌颂艰难、歌颂坚定的决心,“驼道”应表现骆驼的特质,所以要体现骆驼的内涵,把骆驼贯穿始终。

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一级演出监督王成刚认为,《驼道》下一步要多演,在不断的演出推广过程中获得提升。要更多地注重细节的处理,比如加强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的铺垫,在场次之间、舞段之间增加更细致的过渡,等等。

对《驼道》的修改,“不能停留在小修小改”,杨月林强调,“要刨根,要以国家标准,创国家艺术精品。”希望主创团队对自己有更高的期盼。如韩生所说,这个作品不缺血肉,内容非常丰富,作品有生命感、质感,但血肉只是基础,必须要它建立起筋骨,才能实现大的转换。“恰恰要伤筋动骨,才能脱胎换骨。”艺术的追求和探索永无止境,愿《驼道》能克服创作的艰苦,在自己的丝路上放声歌吟,不断前行。(宋沅君)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