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体验非遗项目 “课程+材料包”成抢手货

  来源: 温州日报

2020-06-02 12:54:40

字号
据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市创新性开展非遗体验基地建设工作,被列入全省文化试点。据统计,至2019年年底,我市共建成市级非遗体验基地29个,县级非遗体验基地70多个。今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尤其是市区内全面铺开非遗体验基地建设。

202006024135.jpg

大安“六一”非遗体验活动。 钟芳萌 摄

温州日报记者 翁卿仑

据温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我市创新性开展非遗体验基地建设工作,被列入全省文化试点。据统计,至2019年年底,我市共建成市级非遗体验基地29个,县级非遗体验基地70多个。今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尤其是市区内全面铺开非遗体验基地建设。

“非遗在景区,百工进百村”,是今年市非遗保护中心的一大工作重点,目前,我市的非遗体验基地同时也都是非遗旅游景区,今后,游客将在我市的各大旅游景区看到更多的温州非遗体验元素,充分发挥“体验基地”旅游带动效应。

在今年的全球新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融合,线上传播非遗技艺,非遗“直播”、非遗“带货”,也正成为热词。线下体验,线上互动,我市非遗与景区旅游的融合正越来越紧密。

眼下,在鹿城区庄头滨水公园里,就有一处这样的温州非遗课程体验点,运营机构为温州(鹿城)和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据负责人吕丽瓦介绍,往年非遗体验点上都有关于温州剪纸等非遗技艺教学体验。体验点采用“非遗传承人+志愿者”的体验课开发组合,传承人对非遗项目的操作技巧进行适当简化,形成标准化的体验课程,再由志愿者向传承人学习、集体备课。同时,该中心的志愿者团队也负责为市非遗保护中心设计制作非遗体验材料包。志愿者团队先后研制推出了温州米塑、乐清细纹刻纸、丽岙花灯、仙岩钩花、草编技艺、温州叶同仁中药老字号、温州剪纸、温州缝合皮鞋制作技艺、苍南蛋画等非遗材料包。

新冠病毒疫情突发期间,大部分市民都留在了家里。此后,和乐社工及时将非遗体验从线下转到了线上体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联合非遗传承人共谋直播课,帮助传承人适应新型的网络交互模式;为非遗传承人谋划云端展览;帮助旅行社在线复工,为旅行社的内训课程提供非遗版块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最严重、市民普遍“禁足”的日子里,线上非遗体验课程+非遗材料包的非遗传播模式变得格外受欢迎。自2月21日至今,和乐社工共开展在线的非遗体验活动80余场,通过快递将体验材料包送达了1500多户家庭。

和乐社工所承接的非遗传播新模式,正是近年我市非遗部门利用创新融合技术提升非遗聚合力的一个例子。2018年以来,我市非遗保护部门一直致力于利用“非遗+互联网”“非遗+移动交互”“传统工艺+现代设计”提升非遗的聚合力、传播力,让非遗在创新中发展,引领社会潮流。

而此前,在线下,我市有不少非遗体验基地已有良好的旅游带动效应。

如位于泰顺县大安乡大丘坪土陶文化村的手工制陶体验基地,是我市首批市级非遗体验基地之一,大安的非遗元素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目前,泰顺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安就占据了药发木偶戏、提线木偶戏两项。此外,大安还有龙凤狮子灯、篾艺、米塑、手工制陶、草鞋等多项省市县级非遗。其中的手工制陶即土陶项目,同样源于宋代。目前,大安大丘坪土陶村尚有20多位土陶艺人,每逢周末,他们便教授游客体验土陶制作。

随着举办大安非遗旅游体验节、入选省3A级景区村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等,大丘坪村的手工制陶体验基地名气也越来越大,据统计,去年该村全年共接待游客量达到110000人次,该村目前已成为泰顺文化旅游新地标。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文化交流网 www.whjlw.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文化交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